张文宏被批判,上海最应该站出来保卫他

科技热点评论1,1821阅读模式
摘要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,“批判张文宏”成了一场不小的舆情。

​作者:边城蝴蝶梦

原卫生部部长高强的一篇文章,把他、张文宏、健康时报乃至人民日报,都卷进了舆论场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今年77岁的高强已经退休多年,现在的头衔是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。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的老干部,于8月5日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官网上发表一篇题为《“与病毒共存”可行吗?》的文章。他的主要观点是,“与病毒共存”绝不可行,并顺带批评“有些专家”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,又主张“与病毒长期共存”,是自相矛盾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“有些专家”指的是谁?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5月18日,钟南山接受CGTN(中国国际电视台)采访时表示,“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,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。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,定期打疫苗。”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德尔塔大规模影响中国,是从广州开始的。5月21日凌晨,广州的郭阿婆确诊阳性,拉开了广州疫情的序幕。钟南山接受CGTN采访时,德尔塔还没严重威胁到中国,显然高强笔下的“有关专家”不是钟南山。有官方身份加持的钟南山,有官方背景的人是不会随便去批评的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7月29日凌晨,张文宏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,里面有这样的表述: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,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,新冠仍然会流行,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,病死率可以降低。开放后还会有人感染,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,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,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(包括医院和疾控)的力量,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,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。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,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。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,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。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,南京疫情之后,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。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,实现与世界的互通,回归正常的生活,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。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“有些专家”是谁,呼之欲出。文章源自甲骨虫-https://www.icqone.com/15065.html

其实张文宏的观点并无特别新意,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病毒学家都持此观点。只是张文宏身份特殊,同样的观点,由他说出来,招致“坚决清零派”的炮火乃至被冠以“投降主义”的帽子,一点都不奇怪。

高强之外,北大教授张颐武也在《环球时报》上发表文章:《继续全面防控,不要中了西方的连环计》,认为“与病毒共存”就像“劝一个考试成绩远胜落后生的优等生,要借鉴差生的学习方法。这不是为了中国,而是别有深意”。

高强的这篇文章随后被人民日报下属的健康时报转载。一些自媒体把这篇文章解读为央媒对张文宏的批判,随后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,“批判张文宏”成了一场不小的舆情。

在健康时报官网上,已经搜不到这条新闻。我特意下载了健康时报客户端,也没发现。“人民日报健康”这个客户端——名字有些迷惑性,但其实也是健康时报的,上面转载的高强文章,至今仍能搜到。

健康时报是人民日报旗下媒体,它转载的文章,有时也会被理解为代表人民日报的态度。但是有时候,这些子媒体并不能真正代表央媒的态度。

现在有18家中央媒体: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求是、解放军报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中国日报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中央电视台、中央国际广播电台、科技日报、中国纪检监察报、 工人日报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妇女报、农民日报、法制日报、中新社。这些央媒旗下都有自己的子报子刊子栏目。尤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两家正部级新闻单位,子子孙孙更多。

除去这18家,其他位于北京的媒体都不能叫央媒。

央媒虽然不少,但是其中有“定调权”的只有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等寥寥几家。

这些央媒的旗下媒体是没有定调资格的。

如果要批评张文宏所代表的“与病毒共存论”,显然需要有定调资格的央媒来出面。那时,这些发声的央媒代表的就不是它们自己,而是背后的力量。

无论在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还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“人民日报评论”公众号上,都没有批评张文宏的声音。

此外,在风向标意义的微博热搜等地方,这几天也没有出现批判张文宏的内容。

这些都足够说明问题。

但是社会上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些关系,很多人在传播那篇文章时,有意无意地会在前面加上“人民日报”,于是,慢慢地就演变成“人民日报批判张文宏”。

人民日报在中国意味着什么,大家都知道。但是,还有很多人是相信和支持张文宏的。所以,现在舆论场上就出现了一个现象:有人自以为揣摩到了上意,开始攻击张文宏,骂他是“西医买办集团的利益代言人”;更多相信科学相信专业人士的人,则力挺张文宏,呼吁支持保护张文宏。

我注意到,昨天一篇力挺张文宏的公众号文章,已经有三四百万阅读。这说明,张文宏深得人心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
张文宏当然可以批评,但是如果批评不是基于科学和公共政策的正常讨论,而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,进而上纲上线,那就令人非常不安了。

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教授宁毅说,如果连张文宏这样无私忘我的专家都不能保护,这个社会就没救了。“疫情焦灼的时候,进退两难,考验心智,学术争鸣在所难免,任何人不分背景,都可以参与到学术争鸣,从不同视角分析和应对解决疫情难题。唾弃那些断章取义煽动群众斗群众的垃圾才可能有真正学术争鸣。疫情焦灼更需要科学和智慧理清脉络,高效科学防控疫情。”

著名的张强医生也发微博支持张文宏,并配上此前两人的合影。

张文宏在中国的走红,反映出中国的真正进步。他已经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符号,代表的是科学、理性、专业、诚实和担当。

去年,我写过一篇文章《张文宏,中产阶级的榜样》。我在文章中说,国内专家中,不乏有才华的,不乏会独立思考的,不乏敢说话的,但三者兼具,还情商很高的,少之又少。张文宏,就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。

张文宏敢说,而且会说,懂得保护自己。他是那种有能力把话讲到底线之上,然后又能把话说清楚的顶尖人物。他展示出来的温和与理性,在疫情中抚慰了无数惶恐民众。

张文宏在国内读的是上海医科大学(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),国外读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,都是最好的学校。他现在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,华山医院在业内的地位如何,随便问一个医生都知道。

对抗疫情保护自己,你是听这种顶尖专业人士的话,还是去听某些外行人的话?

张文宏缺钱吗?不缺。缺名吗?已经功成名就。那他为何还经常发表一些让某些人不喜欢的言论呢?

因为担当和悲悯。

张文宏身上有一种宝贵的中产阶层气质,和罗翔老师一样。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,也知道世界真正的样子,为了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好,为了让某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失去市场,为了让理性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地方,他们只有不停地讲。

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说过这样一段话:

小王八蛋们,你们整天咬的那些公知们,绝大多数都活得比你们好,他们对这个社会比你们满意多了。他们之所以批评这个社会,是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。而这个社会如果能变得更好,你们也是受益者。

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,这个群体越壮大,社会就越稳定。张文宏这样的人越多,社会就越美好。

保护张文宏,就是继续让科学和专业来主导防控,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才不会付之东流。

是长期共存还是坚决清零,我们普通人都关心不上,相信国家最后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。我们更关心的是,像张文宏这样的人还能不能继续发声。

张强医生、宁毅教授这些精英人士,都明白这些道理,所以他们必须在风口浪尖之际表达对张文宏的支持。因为张文宏就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代表。张文宏代表的理性、科学、勇气、智慧,如果被打倒了,这个社会将遇到真正的大麻烦。

离开政客,社会照转。但是没有了医生、律师、教授、记者,我们大概要倒退几百年。

张文宏的作用,上海人最有发言权。

上海为什么启用张文宏担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?上海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、上海市市长质量奖、上海市大众科学奖……上海为什么给他这么多荣誉?只看疗效不喊口号的上海人不会让一个腹中空空的人来抓抗疫,那样是会死人的。

上海选择了张文宏,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

昨天,我写过一篇文章《沪蓉深:疫情防控的“隐形高手”,城市治理的“未来之城”》,表扬上海抗疫的精准有序。上海南京靠得这么近,但上海丝毫不受影响。上海仅凭流调追踪和小规模的核酸检测,不停工也不封城,就结束了一场潜在的疫情。

8月6日,上海市委常委会强调,要更好彰显市民自律、城市治理、科技抗疫、舆论引导等四种力量。这相当于上海官方公开了自己的抗疫绝招。

科技抗疫,张文宏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,他起到的作用,就不用多说了。舆论引导,上海有张文宏这样的顶流,是上海的福气。

一个张文宏,顶得上一城媒体。

上海本身就是媒体重镇,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数量多质量高,官方和民间沟通顺畅,极大助力了疫情防控。再加上还有张文宏,所以上海的抗疫才能这么出色。

这股批判张文宏的妖风,别人或许都可以坐观其变,但唯独上海不可以。

张文宏最近一次公开露面的场合,是8月4日下午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。

8月7日健康日报发表这篇文章以来,张文宏尚未露面。在此风向难测之时,上海应该主动发声或者做出一些姿态,表明支持保护张文宏的态度。

今天,一个上海普通市民知道我要写张文宏,特意给我发来这样几段话:

1、上海防疫到现在,之所以效果比较好,除了人财物保障,张文宏、吴凡(复旦大学医学院)等一批专业人士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。

2、上海人对张文宏的认可,并不仅仅是因为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头衔,应该是他专业上的实事求是、团队管理上的公平公正。虽然他不是上海本地人,但是他的个人素养得到了上海这个总体讲究效率、透明、公正的大环境的认可。

3、他对于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醒,很低调,很少见他的采访。疫情平稳的时候,他几乎不发声,出现疫情的时候,他会出来从医生角度做一些分析,绝对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。

4、我和张文宏医生从无交集,但是我认为,守住上海这座城,张文宏和其他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一样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相较于医学上讨论的是否与病毒共存,我想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上海的防疫成效,更关心的是我们每天都可以正常生活。至于张文宏医生说得对不对,做得好不好,自有上海人民评价他。

我相信这个上海市民的心声,也是绝大多数上海人的心声。做人要讲良心,我相信上海是有良心的。

 最后更新:2022-4-8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作为资源聚合网站,我们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上传、下载、存储,版权归属原著作权人,本站仅提供兴趣及技术研究,访问和下载与否,均与本站无关。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